第7章 自主空间

黑涩书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看书网 www.58kanshu.com,最快更新神的无限挑战最新章节!

    这就是我的自主空间吗?

    看着眼前这片无限的空白世界,陆远被晃得有些头晕。

    我的世界居然是空白的!

    不过很快陆远就发现他可以改变这片空间,说简单点,他可以根据脑海中的想法随意把这片空间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陆远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起那片小时候长大的故土,那间充满童年回忆的院子。

    陆远十岁以前,一直跟随他爷爷住在秦岭的深山小村里,直到十岁时,他爷爷寿终正寝。他才被父母接到大城市里生活,再也没有回到那片养育他十年的故土。

    上帝送给人类的100份礼物中,有三座大山,其中一座就是秦岭。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陆远慢慢睁开双眼,感觉着脚下土地的真实性,看着光晕流动的天屏,将手伸了过去。感觉好像被一团棉花包裹着,暖暖的柔柔的煞是舒服。如果再用力往外伸,又像是打在橡皮筋上,被弹了回来。会出多大的劲儿,便弹回来多大的劲儿。奇妙无比。

    光屏中空气不流动,也就没有了风。温度大概二十摄氏度,湿润的空气浸润这身体,全身的毛孔都会呼气一样,舒服异常。

    没有风,也没有声音,抬头望着光穹之外的灰蒙,显得静谧而神秘。

    扩了下胸,抬起头,记忆中巍峨的大山亘于眼前,放眼望去翠绿一片。

    这是秦岭山脉,西起于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坐落于陕西省中南部,是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的分界线。东西延绵三千多里。

    秦岭之中多名山。险峻奇特的华山,历史底蕴丰厚的骊山,景色秀丽的麦积山等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中最高的太白山高三千七百多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

    而眼前的这座山少说也有一千多米高,对于一直藏在城市小楼房里的陆远的冲击可想而知了。

    虽然记忆力有秦岭山高的概念,但却没有这种直接面对的震撼。

    这里就陆远记忆中的故土,叫丰裕村,就居落于大山环绕中。站在山脚下,像一只小蚂蚁,有种蚍蜉撼树的感觉。

    不知城里那些看到小土丘都要拍半天照的驴友们,见到如此震人心魄的大山会不会惊得嘴都能塞下颗鸡蛋。

    陆远回过神,呼着山间清新中略带些泥土气息的空气,心中一片开阔。这种自然地味道,比城里那些所谓的最适合人居住的小区,所谓的氧吧,不知道舒适了几百倍。

    望着稀疏坐落的房屋,陆远明白自己是一辈子都不想回到高楼林立,空气污浊的城市了。

    “就是这了,还是和记忆中的一样。”

    看着眼前这座山村小院,陆远仿佛回到了童年。

    推门走进院子,来到院里的水井旁,打上一桶水,蹲下来,伸手掬起一缕清泉,晶明透彻的泉水泛起异样的光泽,诱惑他抿了一小口。

    甘甜凉爽的水质顺着喉咙淌下,在胃里绽开。一丝丝凉爽游走全身,全身毛孔张开,仿佛吃了人参果似的。

    冰凉的泉水让本来因为精神消耗过度而发木的脑门豁然清醒。

    站起身,踱了几步,抓起一把土,没有种过地的陆远都看得出这泥土肥沃异常,栽种作物肯定高产。

    就像国王在巡视自己的领土,陆远踏遍了空间的每一寸土地。

    在门口稍稍活动了会儿身体,这才开始打量这座记忆中,坐落于西面东的院落。

    前院平平整整,边上放着一块石磙,想必就是用这个碾平的。

    农村,尤其像这种处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水泥地很少见。门前碾平,平时可以用来晒晒闲暇时采摘的野菜、蘑菇等山上的副产品。农忙时又可以晒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主产作物。

    前屋分为三间。最南间是卧室。最北是厨房,中间是大客厅。

    陆远打开前屋的大门,阳光洒在空荡的客厅。随着空气的流动,金色光影像烟霞弥漫荡漾开来。

    南北两墙靠近大门口处各开着卧室与厨房的门。靠里的南墙上依着张红椿木割制的八仙桌。除此之外,再也别无他物。

    客厅的最里头又是一道门,通往中院。

    拔下长条形的木门杠,在木门缓缓推开的吱吱声中,迈进了中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一只手合抱不圆的桂树。身体的记忆中,这棵树是爷爷建院时亲手栽种的,距今少说也有五十多年了。

    据陆远对花芬树木市场的了解,这么一株上了年纪的桂树起码也值个十几二十万。

    桂树下支着一张石桌,桌上刻有象棋谱,圆圈围着四樽石凳。桂树繁荫如盖,棋桌旁是夏天乘凉聊天的极品处所。

    南北两边是缩向外面的客房。放在古代就叫作厢房。房前檐和前后两屋的南北边墙齐平。四座房子,刚好围成一百五十多平米的中院。地上用青砖铺着纵横交错的花纹。

    掰开南厢房门檐上得铁扣,刚推开门,房中只有一座土炕和一架大柜子。退出来,从窗户往进望了望,北房的摆设也如是。

    踏着桂树缝隙间透下来的光点,来到后屋门前。

    陆远感觉这扇门不应该藏在内屋里,而应该摆在前院。因为这扇门显得更体面更大气。

    也许这是不同年代不同思想的表现方式。现在的人往往将好的部分晾堂在最显眼的地方,不管内里是美玉还是糟粕。而经历过野蛮年代的上上辈人却喜欢给悠远精致的内涵披上暗淡平凡的外衣。

    经历不同,思想就不同。他们竭力的是保护,和平年代的我们,彰显的是个性、张扬。

    后屋也分为三间。

    南间放着两个大方柜,储存粮食,其余的空间排放着各式各样的农具。

    北间即像书房又像药房,背墙上靠着三米多高的药柜。药柜正前方还有一张书桌。桌上一角放着竹笔筒、笔架和积了一层尘土的砚台。

    桌子上挺干净。拉开面向药柜的抽屉,里面躺着一叠小本子和一根铅笔。

    拿起本子翻了翻,共三个。一个拼音本,一个算术本,再加一个小字本。

    陆远笑了笑,记得这还是他爷爷买给他的。

    拼音本上规范的写着拼音字母,算术本上写着1、2、3、4小字本上写着大写的一、二、三、四看到这里,不觉一笑,那时将这里当作了写字台。

    桌下还有一个木箱,放着爷爷的医书和多年的行医心得。陆远随便地翻看了会儿,有年代久远的,也有不远几年前才写的。

    西墙窗下是屋里唯一的一架木床,床头紧挨着立式衣柜。

    中间靠西墙也有一张看不出什么木质割制的八仙桌。两边对称着弓背木椅。

    桌上的墙上挂着幅峭壁奇松图,左右两边配副对联。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很是俗气大众的句子,却很受广大农村人民的欢迎。

    逢年过节时,就会将图换成族谱。桌子用来摆放牌位、贡品以及蜡烛、香台。

    挨着背墙有一扇小门通向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