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青溪半里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看书网 www.58kanshu.com,最快更新极品小村姑最新章节!

    第一百三十四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京城齐王府

    薛长史匆匆进了南楼院,齐王见他笑道:“你来的正好,这琉璃暖棚倒真是好东西,如今已快入冬了,里头的玉簪花依旧开的如此灿烂,回头你再让人移些进来,等三娘住进来,瞧见这一院子夫人玉簪花必会欢喜?”

    薛长史:“殿下,青州传了来消息,三姑娘走了。”

    齐王道:“前些日子她在信中提了,常记在豫州开的分号出了些麻烦,她需去豫州走一趟,算着来去大约二十日左右便能回转,还说道上只怕不得写信。”说着笑了一声:“这丫头当真是口不应心,明明心里惦记着本王,嘴上却口口声声要跟本王生分,她这小性子当着磨人。”

    薛长史忙道:“殿下,青州那边儿的人说,常记豫州的分号并无麻烦,而三姑娘也没去豫州?”

    齐王:“此话何意?”

    薛长史:“三姑娘没去豫州而是去了蜀地,看三姑娘走的路线应是半截儿取道陕西从金牛道入川了。”

    齐王脸色一沉,点了点头:“好,好,她果真聪明的紧,这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的倒是驾轻就熟,本王倒是要看看是她走的快,还是本王的马更快,备马。”

    薛长史忙道:“王爷,若无皇命,您不可擅自离京,更何况那还是川陕之地。”正说着外头小厮跑了进来:“王爷,宫里的夏公公来了,说皇上召王爷即刻进宫询问湖州灾情与修建水坝之事。”

    齐王:“知道了。”待小厮出去方道:“薛长史你亲自带人去,务必要把人追回来。”

    薛长史:“是。”转身去了。

    齐王扫了眼暖棚内盛开的玉簪花,方进屋更衣入宫。

    十日后薛长史空手而归,齐王:“人呢?”

    薛长史:“殿下,属下带着人连夜赶路一直追到了金牛驿,的确是追上了常记入川的车马,却只是一个叫大龙的管事押着车前行,并不见三姑娘,问了那管事,那管事道,三姑娘本是要随后赶来的,却接了家中消息,有些要紧事需三姑娘回去料理,三姑娘让管事先行入川,她半截折返回了青州,属下又追去了青州,方知,三姑娘根本未回青州,而是取道青州溯游而上走长江三峡入蜀了,算着日子,如今已入了蜀州地界。”

    薛长史这十天疲于奔命,却连三娘的影子都没追着,那位实在太聪明了,先是给王爷送了封信来,安抚王爷,让王爷相信她真是去了豫州料理常记分号的麻烦,她自己也的确去了豫州,可半截儿改道陕西,却让管事押着行李从金牛道入川,打出个实在的幌子,而她自己轻车简从折返青州,溯游而上走水路入蜀,这一步步分明是早已算计好了,如此费尽心思就是为了避开王爷,做的当真决绝。

    而薛长史心里也极佩服这位,他们王爷可是身经百战,如今却折在一个小丫头手里,可见这丫头有多厉害,这天下的女子千千万,王爷偏偏碰上了个最难搞的,这样的女子,若非真心愿意,便娶进王府也是最大的麻烦,搞得鸡犬不宁都是好的,只是以王爷的脾气,又岂会轻易罢手。

    果然,齐王冷哼了一声:“她以为这般走了就算了不成,薛长史备下彩礼,本王要亲去葛家提亲。”

    薛长史一愣:“殿下,三姑娘已然去了蜀地,常记的人说少说一年,多则两年方能回来,三姑娘都不在青州了,殿下又何必去葛家提亲。”

    齐王:“便她走了也是本王的人,打算让本王放手,休想。”

    薛长史暗暗叹了口气,王爷的脾气硬,那姑娘的脾气可也不软,这两个硬脾气的人碰到一起,结果可想而知。

    从京城快马加鞭一日便到了青州,天色已晚,在青州郊外的别院中住下,转天一早抬着彩礼前往葛家村。

    因是头一回来,怕走错了,薛长史寻了个路上的农人询问葛家村怎么走,那农人笑道:“您不是我们青州人吧?”

    薛长史:“老伯如何知道?”

    那农人道:“举凡青州人哪有不认识葛家村的,葛家村可是常记的总号,就在将军河边儿上,从这条道往前走一会儿就瞧见将军河了,将军河边儿上那条最宽最平整的道是常记铺的,顺着那条道一直走,等瞧见荷塘,再顺着荷塘走个七八里地就到了。”

    薛长史谢了农人,照着农人指的路往前走,果然走不远便瞧见了将军河,河边儿是一条颇为平整的大道,道两边栽了两行杨树,刚刚入冬,杨树上还挂着些叶子,一阵风过哗啦啦落下了大片,隔不远便有个农人拿着扫把扫树叶,还有道上牛马车过时落下的马粪牛粪,也都收起来倒在河边儿的一个大坑里,扫干净道上树叶,便拿了个老长的抄网去抄河里的,抄上来也倒进河边的大坑里,故此虽是初冬,这条道却异常干净映着旁边清澈的将军河水,说不出的漂亮。

    薛长史好奇的寻了那人问:“老伯在此洒扫可是常记给了工钱?”

    那老头子看了薛长史一眼:“给自家干活哪有要工钱的。”

    薛长史愣了愣:“自家?老伯是常记的?”

    那老头儿:“俺虽然不是常记的,可俺家俩小子都在常记,大小子在作坊上,小儿子在青州的双合盛,还有俺家的女婿在定州,去年俺大小子争气升了管事,分了大院子,就把俺老两口接了过来享福,老胳膊老腿儿干不了别的,就在这儿扫扫地,我们常记拉货的牛马车来来去去的,一天得跑十几趟呢,把道扫干净了,牲口能跑的快些,瞧着也痛快,要是外省来谈买卖的客商,从这条道上一走,心情就好,心情一好,买卖就差不多了,三姑娘说了,人啊心情好了就不会太计较,买卖就好谈,买卖多了,常记就会越发红火。”

    薛长史:“可是又不给您发工钱,常记的买卖再好跟您有什么干系?”

    那老头儿:“咋没干系了,俺家小子闺女女婿可都在常记,听俺家小子说,三姑娘正跟东家商量着盖学堂呢,等学堂盖成了,俺家的孙子就能进学堂念书,俺们家往上倒八辈儿也没个识文断字的啊,孙子能念书,俺家祖坟上都冒青烟了,再说,俺家小子姑爷可都有身股,用三姑娘的话说看,常记是俺们大家伙儿的,常记越红火,大家伙的日子越好过,俺给自家干这么点儿活儿还要工钱不成。”